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怒濤伏流中鑄史《台灣人四百年史》特展/
各就各位的戰鬥:臺灣文學的熱血青年
返回文學展示

怒濤伏流中鑄史《台灣人四百年史》特展

各就各位的戰鬥:臺灣文學的熱血青年

 

各就各位的戰鬥:臺灣文學的熱血青年

 

 

史明對於左翼的追求以及臺灣民族主義的堅持,源自日治時期的學養與殖民地的生命經驗。事實上,與史明同樣長於日治時期的臺灣青年們也吸收著世界思潮,尋找臺灣人的集體出路。儘管路線選擇或有不同,卻有同樣捨己為人的初心。

 

 

4-1 楊逵:站在大眾立場發聲的文學作家

 

楊逵是台灣三○年代左翼作家代表之一,代表作〈新聞配達夫〉(中譯:〈送報伕〉)描寫臺日的勞動階層青年跨越族群藩籬,共同對抗資產階級。他曾組織過幾次的農民運動,對抗日本殖民統治下資本主義的不公不義。戰後初期的楊逵因撰寫〈和平宣言〉遭國民黨政府逮捕,送至綠島關押12年。出獄後回到臺中潛居。1970年代隨著鄉土運動揭起,持續在文壇上接續日治時期文學運動的傳統與精神。

 

 


 

4-2 呂赫若:從左翼行動者到「臺灣第一才子」

 

 

有「臺灣第一才子」之稱的呂赫若在文學創作之外,也擅長聲樂、鋼琴。呂赫若經常在作品中表現出對於傳統社會的批判,也關注時代變遷下的人民心聲。戰後經歷二二八事件,呂赫若不滿於國民政府統治,加入地下組織「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後於1950年因鹿窟事件而失蹤。直至近年來,臺灣社會才逐步了解呂赫若的面貌與思想。

 

 


 

4-3 鍾逸人:二七部隊隊長,重述二二八事件回憶

 

 

鍾逸人在日治時期曾結識臺灣文化協會人士,並有所來往。二二八事件時,他在臺中組織青年、學生成立「二七部隊」,對抗前來鎮壓的軍隊。部隊解散後遭到逮捕,判刑逾15年。出獄之後長期避談政治議題,後在作家李喬的鼓勵下,開始撰述回憶錄,重新講述當年的部隊經歷以及作為政治受難者的心聲,為驚心動魄的二七部隊,留下歷史紀錄。

 

 


 

4-4 王育德:心繫臺灣的海外流亡異議分子

 

 

王育德是流亡日本的作家、語言學家、臺灣獨立運動者。其兄王育霖為日治時期臺灣人首位任職於日本本土的檢察官,也是詩人,戰後初期返臺卻因二二八事件遇害身亡。王育德隨即逃往日本,繼續攻讀學位並發展臺灣獨立運動。他在日本期間完成多項對於台語的語音研究,也奮力撰寫臺灣歷史,於1964年出版《台灣:苦悶的歷史》(台湾:苦悶するその歴史)一書,與史明一前一後在海外為臺灣人歷史發聲。

 

 

楊逵〈勞動者階級的陣營〉(1)

楊逵(1906-1985)為日治時期臺灣的左翼作家以及社會運動者。
楊逵在日本求學期間接觸到左翼理論以社會運動,後返臺組織農民運動以及讀書會。
本件文物從資本主義國家資產家的政黨與工人的政黨兩大派別間的對抗,分析工會與共產黨之間的關係,並探討工會與共產黨的戰術運用。
經推測應是從馬克思主義的相關文獻翻譯而來。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楊建 捐贈,入藏登錄號 NMTL2 0050040064)

 

楊逵〈作家.生活.社會〉(2)

本件文物為楊逵的文學論述筆記,首先區分「小說」跟「非小說」的差異,並認為一個作家需要對現實生活有更多體會,
並對於社會主義的思想有所理解。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楊建 捐贈,入藏登錄號 NMTL20050040066)

 

 

王育德〈台湾語の記録〉(3)

王育德(1924-1985)為戰後第一代臺獨運動者,以〈閩音系研究〉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為日本的台語研究權威。
本件文物為連載文「台灣語講座」第2回草稿的版本之一,介紹漢字表記,並預告下回介紹羅馬字。
王育德從《荔鏡記戲文》探討,並定位部分早期臺灣話文獻資料也是「臺灣的文學作品」。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近藤明理 捐贈,入藏登錄號 NMTL20080210002)

 

王育德〈戦後台湾文学略說〉(4)

本件文物為王育德探討戰後臺灣文學,除了說明戰後臺灣文學的發展外,也提出「語言」的轉換是臺灣文學發展的困境。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吳守禮家屬 捐贈,入藏登錄號 NMTL20090490885)

 

鍾逸人《辛酸六十年》 續篇 (節錄)(5)

鍾逸人(1921-2023)曾在二二八事件中組織二七部隊對抗來臺的國民黨軍隊,後被捕入獄,出獄後長時間無法討論政治,
直至八○年代後開始動筆撰寫回憶錄。本件文物敘述鍾逸人在獄中的見聞,描寫其與獄中「共諜」發生的齟齬。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鍾逸人 捐贈,入藏登錄號 NMTL20120210105-003)

 

鍾逸人之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職業訓導三總隊開釋證明書(6)

本件文物為鍾逸人出獄後的開釋證明書,記載基本資料、相關紀錄以及後續報到地點,佐證當時戒嚴體制下警政系統的綿密詳查。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鍾逸人 捐贈,入藏登錄號 NMTL20230050066)

 

鍾逸人、吳金燦內亂案件之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影本)(7)

本件文物為鍾逸人留存之法院判刑記錄,除記錄案件判決過程外,也留下當時司法體系的運作過程。亦為二二八事件的重要史料之一。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鍾逸人 捐贈,入藏登錄號 NMTL20230050069)

 

呂赫若《清秋》(8)

呂赫若(1914-1950)為臺灣日治時期作家,本件文物為呂赫若於1944年唯一出版之小說集,收錄7篇短篇小說。
呂赫若素有才子之稱,戰後不滿於國民黨政府統治而加入地下工作,後因逃亡政府搜查而失蹤。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許素蘭 捐贈,入藏登錄號NMTL20110090001)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文學館、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合辦單位 / 財團法人史明教育基金會、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 

 

 

 

 

上一篇
「炒大麵也是革命」:史明的行動哲學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