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
藏品故事
2025/06/25
林鈺凱:1960年代全臺覆蓋率最廣的大地遊戲開跑啦!──葉石濤從舊城到宜蘭泰雅族部落小學之旅(中)

【宜蘭只是起點,一人大地遊戲開始了】 這場大地遊戲開始於1966年6月,阿濤隻身一人,扛著棉被、換洗衣物,搭乘北上的夜間火車,天剛破曉的時候才從左營舊城到達臺北,再轉車至宜蘭時,已經下午了。到宜蘭縣教育局時,中年督學看他的狼狽樣,感到奇怪,再仔細看分發令,露出一臉困窘。啊,這個,這位40歲的阿北,你迷路嗎?怎麼沒被分回原居住地,而是發配我們宜蘭咧?督學就好心地,將他分到交通便利的,羅東郊外的 ...

0
2025/02/27
林鈺凱:1960年代全臺覆蓋率最廣的大地遊戲開跑啦!──葉石濤從舊城到宜蘭泰雅族部落小學之旅(上)

 【一場不自願的大地遊戲】 阿濤從來沒想參加這不知誰舉辦的大地遊戲,但遊戲指定他當玩家,他不去不行。在這大地遊戲之前,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年男子,被柴米油鹽追著跑,但他不過想要一個稍微符合自己志趣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罷了。 最初不過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心願……   【不當老師,重新當回老學生】 其實,阿濤是不想當老師的。 他 ...

0
2025/01/24
馬翊航:他的第三十號翻譯作品,以及苦難怎麼能夠旅行?(下)

◆三日前 瓦歷斯.諾幹的〈七日讀〉,於2016年收錄於同名作品集《七日讀》。孫大川為此書作序時,憶起童年在部落後山,父子談話的聲音迴盪於狹窄山谷間,嗡嗡作響。他好奇問何以如此,父親告訴他這種現象叫lrengaw(西群卑南語,聲響之意)。他想,青年時期著迷的吉他音箱共鳴是lrengaw,兩個寫作者間輕輕撩撥、相互響應,也是lrengaw。於是,他用lrengaw的方式替《七日讀》寫序,刻意與瓦 ...

0
2025/01/22
馬翊航:他的第三十號翻譯作品,以及苦難怎麼能夠旅行?(上)

◆七日前 瓦歷斯.諾幹的〈七日讀〉是我每學期原住民文學課程,幾乎都會選讀的一篇作品。當初這篇文章,得到聯合報文學獎散文大獎,寫於2011年。震後重建、致災豪雨、遷移、森林、苦難、神靈、語言——文章如鋤一日一日翻起疑問與感懷。有跨域的視野,有族群命運的聯繫。課堂中不難說解,也容納諸多延伸議題。選讀此文,也有技術層面的考量。 〈七日讀〉的開頭是:「在臺南某間舊書店以 ...

0
2024/12/05
劉怡臻:《台灣文學》的最後一搏——協力與反抗之間

【硝煙瀰漫的文學聚會】 1943年11月25日,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轟炸新竹機場。當時還是日本殖民地的臺灣,首次遭受到盟軍空襲攻擊。新竹駐有日本陸軍第九師、海軍航空隊和燃料廠等,更別論臺灣島上各處的日本飛行場,對盟軍來說是一大威脅。   就在這美軍轟炸前兩週,台灣決戰文學會議在臺北公會堂召開,聚集了西川滿、濱田隼雄、河野慶彥、龍瑛宗、張文環、楊逵、周金波、陳火泉等近60 ...

1
2024/11/28
高于婷: 時代夾縫中被消音的無聲吶喊──陳素吟與《永久二等兵》(下)

【以四種表現方式寫成的小說】 葉石濤開始認真讀起這本小說,才發現裡面竟然同時夾雜著華語、日語、英語與注音四種表現方式,[7]且無論是以結構或技巧面來看,都不是特別出色、甚至還略顯粗糙的作品。 但在那個不使用新的「國語」就無法發表創作、閱讀,甚至是生活的年代,這已經是陳素吟盡自己最大努力所得出的成果了。 因為她有不惜用這樣的文字,也想表達的故事。以及即使用了這樣的文字,也還是無法說 ...

2
2024/11/22
高于婷:時代夾縫中被消音的無聲吶喊──陳素吟與《永久二等兵》(上)

【1983年,一本沒有封面的書】 1983年冬天,作家葉石濤輾轉收到一本既沒有封面、也沒有版權頁,出版地、出版年與作者名字都是未知數,甚至書籍本身也是影印本的長篇小說。 他隨意翻閱,才在扉頁上找到不知道是誰用原子筆謄寫的書訊,上面說是由瞳章子在1970年2月創作的《永久二等兵》。 《臺灣文藝88期》期刊,民國73年5月發行。(藏品/財團法人台北市巫永福文化基金會捐贈, ...

1
2024/11/05
王薏慈:我們是島嶼上的一分子,我們是一步步前進的牛:林摶秋的文化使命與影劇實踐

【改編的魔力:戲劇之眼下的文學世界】 短篇小說〈閹雞〉,出自作家張文環之手,原載於《臺灣文學》第二卷第三號。小說的主角是位名叫「月里」的女子,張文環以細膩的筆法呈現出女性身處傳統社會中,在遭逢家庭變化時「女性意識」的覺醒,以及潛藏其中幽微的情感變化的過程。以「閹雞」作為通篇的隱喻,除暗示月里丈夫的去勢外,同時指涉「受到殖民的臺灣男性」的全體去勢。 在現今跨域合作及文化內容產業蓬勃發展的 ...

1
2024/10/15
張桓溢:講封神,說封神,封神說不盡──許丙丁與他的封神宇宙

【為什麼是這件藏品】 唉,關於《小封神》,我們到底還有什麼好說的?──當這部小說的諸種元素與特質皆已被一一透析,其衍生出的電影、劇場、布袋戲、桌遊、實境解謎等無數改編作品,儼然已自成一個封神宇宙;再談它的民俗、神怪、在地或諷諭,似乎都變成了感覺有點奢侈的事。 但你知道嗎?其實《小封神》分有戰前的台語文版與戰後的中文增訂版,二者雖然故事基調相去不遠,卻仍有許多細節上的差異。對照兩種版本《 ...

1
2024/09/24
陳冠宏:從貝類化石考古開始的文學物語——葉石濤的童年片景

你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性社團? 無論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臺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考古社的老師甚至會帶學生們外出,實地到山河田野之間採集文物。   日治時期,啟蒙運動的風吹到了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