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葦(1922-1997),本名姚公偉,生長於江西鄱陽。1941年考進廈門大學,最初攻讀電機工程,後來轉到銀行系,廈門大學為了躲避戰火搬到福建長汀,年輕的姚一葦以校為家,也跟著學校遷徙。在大學就讀時,姚一葦參加了戲劇演出,這讓他自此愛上戲劇,學校能夠提供的戲劇知識有限,他就利用圖書館自己學習,他不但閱讀了大量的歐洲經典劇作,還在1944年寫成了第一部劇本〈風雨如晦〉,那一年他才20歲,往後一腳踏入創作的天地。1950年代末,開始在國立藝術學校教書,1982年提前自臺灣銀行退休,參與國立藝術學院建校事宜,並出任首任戲劇學系主任兼教務長,除了教書之外,姚一葦對劇場實務也極為投入,1980年,當時擔任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姚一葦,創辦了第一屆「實驗劇展」。這項劇展從1980到1984年一共舉辦5屆,培養了大批年輕的編導人才,對於臺灣現代劇場發展的推動功不可沒。著有劇本《來自鳳凰鎮的人》、《紅鼻子》、《申生》、《一口箱子》等,以及《詩學箋註》、《藝術的奧祕》、《戲劇論集》等。
生於江西鄱陽。本名姚公偉。
就讀鄱陽高門小學。
就讀鄱陽中學。
鄱陽中學畢業。後因抗戰,輟學一年間閱讀群書,其中艾思奇《大眾哲學》影響其日後從事理論的興趣。
就讀吉安中學,並隨學校遷至遂川。
發表〈山城拾掇〉、〈多雨的季節〉、〈林子〉、〈鄉愁〉、〈沉默〉。
發表〈我要奮鬥〉、〈今宵明月〉。
無故被捕並拘月餘,於高中會考前一日獲釋,赴考後進入廈門大學機電工程系就讀。
轉讀銀行系。
〈輸血者〉發表於《改進》雜誌。
翻譯〈白媽媽〉(梭羅古勃著)發表於《新知識月刊》。
廈門大學銀行系畢業。與范筱蘭結婚。
抵台灣。於臺灣銀行擔任公庫部辦事員。
發表〈翡翠鳥〉。
發表〈鄉間婚禮〉。
任臺灣銀行公庫部省庫科副科長。
因不明原因被捕拘禁。
獲釋。轉任臺灣銀行板橋分行公庫課課長。
以筆名「姚一葦」翻譯馬克吐溫《湯姆歷險記》。
翻譯史蒂文生《杜里世家》。
翻譯〈詩中自有黃金屋〉,發表於《拾穗》。
應聘為國立藝術學校(1960年改名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講授「戲劇原理」、「現代戲劇」、「劇場藝術」等課程。
開始參與《筆匯》月刊編務。
於中國文化學院藝術學門任教。
任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戲劇組主任。另自臺灣銀行板橋分行調回總行。
劇本〈申生〉發表。
《文學論集》出版。
與侯健、楊牧、葉維廉、葉慶炳創辦《文學評論》。
任《現代文學》主編至1984年。
舉辦第一屆「實驗劇展」。
參與國立藝術學院(2001改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創校籌備,並任首任戲劇學系主任兼教務長。
舞臺劇《紅鼻子》首度於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上演。
提前自臺灣銀行退休。
范筱蘭逝世。
獲《聯合報》第八屆小說獎暨附設散文獎之特別貢獻獎。
與李應強結婚。
赴日本歧阜觀賞「齒輪劇團」演出之日語版舞臺劇《紅鼻子》。
籌辦藝術學院學報《藝術評論》。
擔任國家戲劇院首度自製舞臺劇《紅鼻子》藝術總監,與陳玲玲共同執導。該劇同年演出。
自藝術學院退休,但仍繼續在戲劇研究所兼課。
《審美三論》出版。
指導舞臺劇《重新開始》, 於藝術學院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演出。
《藝術批評》出版。
逝世。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所與姚一葦藝術基金會合辦「姚一葦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劇場設計學系及姚一葦藝術基金會合辦姚一葦逝世十週年紀念活動,「一葦渡江--臺灣現代劇場的領航者」特展於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展出。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所與姚一葦藝術基金會合辦「再造臺灣劇場風雲--姚一葦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創辦「姚一葦戲劇論文暨劇本獎」。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黃建業、張啟豐及楊其文共同推動「姚一葦、汪其湄、賴聲川戲劇創意典藏計畫」,數位化重要手稿和影音資料。
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辦「我們一同走走看--姚一葦捐贈展」。
個人隱私權已是使用者於網路世界瀏覽中主要之顧慮,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本館)特創設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下將對: 『個人資料的蒐集與使用方式』、『Cookies、IP address』、『對個人資料之保護與利用』加以說明與宣示:
(一) 個人資料的蒐集與使用方式:
為了在本網站上提供您最佳的網站服務,依不同頁面會請您提供相關個人的資料,其範圍如下:本網站在您使用電子報訂閱、團體導覽預約、活動報名、加入文學之友與刊登研討會訊息等系統功能表單時,會保留您所提供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連絡方式及使用時間等。
(二) Cookies and IP Address:
當使用者到本網站瀏覽時,伺服器會自行記錄相關行徑,包括您使用連線設備的IP位址、使用時間、使用的瀏覽器、瀏覽及點選資料記錄等,做為我們增進網站服務的參考依據,此記錄為內部應用,決不對外公佈。
(三) 對個人資料之保護與利用:
本網站主機均設有防火牆、防毒系統等相關的各項資訊安全設備及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加以保護網站及您的個人資料。我們採用嚴格的保護措施,只由經過授權的人員才能接觸您的個人資料,相關處理人員皆簽有保密合約,如有違反保密義者,將會受到相關的法律處分。
本網站雖將盡最大之努力以維護使用者之個人資料(不濫用與 不揭露),但因網路資料之傳輸無法確保百分之百的安全性, 因此本網站無法確信或擔保使用者所傳來或我們傳送予使用者 的資料完全安全。關於上述之風險,必須請使用者自行負擔。
除非取得您的同意或其他法令之特別規定,本網站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揭露於第三人或使用於蒐集目的以外之其他用途。
(四)會員權利之行使:
倘您欲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法令規定,就本公司所蒐集、處理及利用之個人資料行使當事人權利時,如:查詢或請求閱覽、請求製給複製本、請求補充或更正、請求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及請求刪除,您可以使用客服專線聯絡方式,行使權利及疑義諮詢。
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本館)尊重並保護您在使用網際網路時的安全及隱私保護利,為了幫助您瞭解「國立臺灣文學館全球資訊網」如何保護您在使用本網站各項服務的安全、及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詳細閱讀「國立臺灣文學館全球資訊網」的隱私保護及安全政策。請您仔細閱讀以下各項說明, 也歡迎您告訴我們您的想法,若有任何意見或疑 問,請E-mail至 twp@nmtl.gov.tw
任何未經授權而企圖上載或更改本館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及相關資訊的行為,都是嚴厲禁止而且可能觸犯法律。為了網站安全的目的和確保這項服務能夠繼續服務所有的網路使用者,本網站提供了以下的安全保護措施:
. 使用網路入侵偵測系統,監控網路流量,以確認未經授權而企圖上載或更改、網頁資訊或蓄意破壞者。
. 裝設防火牆防止非法入侵、破壞或竊取或破壞資料,以避免網站遭到非法使用,以保障使用者的權益。
. 裝設掃毒軟體,定期掃毒,以提供使用者更安全的網頁瀏覽環境。
. 不定期摹擬駭客攻擊,演練發生安全事件時的系統回復程序,並提供適當的安全防禦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