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力的多重宇宙─臺灣運動文學特展/
享受生活─日常中的運動力 狀聲詞:「咻!」
返回文學展示

力的多重宇宙─臺灣運動文學特展

享受生活─日常中的運動力 狀聲詞:「咻!」

 

享受生活─日常中的運動力 

「運動」指的是一套具有計畫性、重複性、目的性的身體活動,並試圖改善及維持個人身體健康。運動是大眾在休閒時刻的選擇,也成為生活風格的元素,在不同力量的展現中,打開嶄新的體驗。

「運動」(sports)跟「體育」(physical education)在一般用語中經常混為一談,但仍有差別:「運動」是廣泛地具有遊戲、競技性質,並無論個人或團體對抗的身體活動。「體育」則多指在教育過程中對於身體的訓練與規範。隨著歷史與制度的變化,兩者也大多並稱一起。在生活中,我們仍主要以「運動」稱呼一套身體活動。

運動不單是為了身體健康,當熟稔於一定程度,會更加追逐突破極限的可能。跑得更快、舉得更重、登得更高、或是在球場上獲得更多分數,在突破極限的同時,也拓展生命的可能性。

文學是在運動後的喘息。許多作家返回書桌,動筆寫下運動期間的觀察與所感。無論是在呼吸吐納之間的哲思迸發,或是觀察運動同儕的心得所感,文字筆觸連結身體律動,讓讀者體會運動時的每個氣息。

我國選手參加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釘鞋

本件為臺灣田徑代表隊選手蘇博泰,於1968年第19屆墨西哥奧運所穿之釘鞋,當時參加男子110公尺跨欄項目預賽。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提供)

 

何凡桌球比賽獎杯

本件為1977年國語日報社慶杯桌球比賽個人雙打第一名獎盃。夏承楹熱愛運動,
擅長桌球、排球、溜冰、撞球等,在任職於《國語日報》期間發起了「國語盃桌球賽」。
(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夏祖焯、夏祖美、夏祖麗、夏祖葳 捐贈 / 藏品編號 NMTL20070111427)

(一)收緊核心肌群──運動即生活

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生活即是運動。在各式訓練、備賽的繁忙行程中,努力調整身心的步伐,力圖在下次的競賽中獲得佳績。生活的每一刻都在訓練,只為了踏上競技場時奮力拿出最好的表現。

對大眾而言,運動在教育、商業的推波助瀾下,成為許多人的休閒選擇之一。日治時期的仕紳階級在假日時會相約打高爾夫、騎馬,近代發展的登山旅行也讓許多人出門踏靑。時至今日,無論是假日登山、游泳,或是至健身房舉起啞鈴,運動已然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休閒調劑。

李雙澤語錄〈我自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拳手〉 /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李雙澤以語錄的形式,表達對於拳擊運動、國家政治、藝術理念、教育方法、自由與愛情等議題的思考。
以本件為例,李雙澤描述打拳時攻擊與防守同等重要,也勉勵自己勤於練拳以期來日貢獻國家。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李雙澤紀念會 捐贈 / 藏品編號 NMTL20070160028)

 

杜潘芳格〈網球〉手稿

〈網球〉收錄於杜潘芳格詩集《慶壽》(1977年出版)。
描寫金黃旭日下,人們以打網球展開幸福又舒快的一天。
詩中以「巴達巴達」、「柎沙柎沙」、「早安早安」描繪網球場上迴盪的聲音。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杜潘芳格 捐贈 / 藏品編號 NMTL20150130011-002)

 

杜潘芳格的打球雜記(2頁)

本件為杜潘芳格書寫網球規則的筆記,中、日文夾雜,也描繪六種練習曲線,
並在下方記錄如何脫離萎靡(slump),顧及心態、營養、精神與身體機能各個層面。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杜潘芳格 捐贈 / 藏品編號 NMTL20050060009-002)

 

霍斯陸曼.伐伐玉山登頂證明書

霍斯陸曼.伐伐參與「2002作家玉山登頂」活動的登頂證明書,
記錄他於2002年11月21日攀登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登頂成功,並印有他與玉山主峰碑石的合照。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霍斯陸曼.伐伐家屬 捐贈 / 複製品 藏品編號 NMTL20090110013-011)

 

何凡桌球比賽獎杯

本件為1977年國語日報社慶杯桌球比賽個人雙打第一名獎盃。
夏承楹熱愛運動,擅長桌球、排球、溜冰、撞球等,在任職於《國語日報》期間發起了「國語盃桌球賽」。
(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夏祖焯、夏祖美、夏祖麗、夏祖葳 捐贈 / 藏品編號 NMTL20070111427)

 

夏承楹打桌球照

曾任《國語日報》編輯的夏承楹熱愛桌球運動,照片中他一身藍白色運動穿搭,眼神專注、姿態沉穩。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夏祖焯、夏祖美、夏祖麗、夏祖葳 捐贈 / 複製品 藏品編號 NMTL20070111080-123)

 

周定山手刻印章〈曾踏破了中央山脈〉

印章刻有「曾踏破了中央山脈」、「山幻如釜我如魚」,傳遞周定山遊中央山脈的感懷。
1941年周定山首次遊歷中央山脈,陸續寫下〈中央山脈紀遊詩〉及〈中央山脈放歌〉、〈續中央山脈紀遊〉等四十餘首詩。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周定山家屬 捐贈 / 藏品編號 NMTL20140050148)

 

 

(二)轟出全壘打──突破極限與自我實現

運動種類繁多,除了團體競賽的類型之外,也有許多人選擇獨自享受運動時光。不僅在繁忙的生活中讓身體獲得舒展,也讓自己不斷挑戰。各式各樣的健身運動課程,或是走向大自然的登山、潛水、騎單車等,都有人嘗試突破極限。面對身體狀態與現有資源的侷限時,人們如何做出最好的決定,激發身體的潛能,在突破難關之後,看見力的無限可能。

 

楊逵慢跑獨照

本照拍攝楊逵慢跑情形。由照片背面文字「我的爺爺-他的孫女攝,
於陽春三月花香並鳥語-翠翠」可知,拍攝者為楊翠。
根據楊翠在《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中憶述,
楊逵熱愛跑步,時常帶著自己與小白狗到東海大學操場慢跑,體力佳時可以跑八圈,體力弱時則跑四圈五圈。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楊建 捐贈 / 複製品 藏品編號 NMTL20050040123-018)

 

1942年1月龍瑛宗登山獨照

龍瑛宗攝於1942年1月東部海岸登山獨照。龍瑛宗提倡登山,
在1949年刊於《臺旅月刊》的〈登山跋嶺〉中,他形容登山是「男性的直線的」、帶有「原始性的濃厚氣味」,
登山是「找尋祖先們的太古時候的原始故鄉」,過程中能鍛鍊心神、培養浩然之氣。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典藏 / 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 捐贈 / 複製品 藏品編號 NMTL20220080116)

 

 

 

(三)封殺出局?──運動的門檻

隨著運動商業市場與專業知識的發展,運動所需要的門檻也逐漸提高,需要對應的裝備、知識,也需要有對應的空閒時間。若想踏上職業運動員之路,則需要有適合的引導、運氣以及才能。日治時期的仕紳們風靡網球、馬術、高爾夫等,但當時的運動器材相當昂貴,因此也就僅限為上流階層的休閒愛好。隨著時代演進,運動門檻雖已逐漸降低,但要成為專業運動員則更加困難。

 

 

 

下一篇
在不同身體裡─運動力的多元身體 狀聲詞:「呼!」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